CIA考试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讲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

admin 未知

1.4 流动资产
当某项资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划分为流动资产:(1)预期能在企业经营周期的正常过程中实现,或持有以待出售或消耗;(2)主要为交易目的或短期持有,且预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实现;(3)用途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所有其他资产应划分为非流动资产。
1.4.1货币资金(或现金及其等价物)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中处于货币状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针对货币资金的管理都必须谨慎。例如,我国针对现金收支和结存的管理与核算制定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要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揭示与调整银行和企业之间银行存款记录上的差异,保留好货币资金开支的原始凭证等。具体内容在“现金管理”部分进一步探讨。
1.4.2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计价。应收账款应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但考虑到可能的折扣,因此在计算时应考虑折扣。一般折扣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指低于商品定价的优惠,由于买卖双方实际上按折扣后的实际售价付款和收款,因此,商业折扣在会计处理上不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现金折扣,又称销货折扣,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一种优惠,可视为企业为及时回笼资金的理财费用,现金折扣在会计上处理有总价法和净价法,差别就在于是否扣减了现金折扣。
▲核算。借方登记说明应收账款的增加;贷方登记说明应收账款的减少。
CIA考试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讲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
▲坏账。企业的应收账款中总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收回,这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称为坏账,由此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当估计可能存在坏账损失时,企业就应该对应收账款进行坏账核算。坏账核算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 直接转销法。即在坏账发生时,将实际损失直接从应收账款中转销,作为该期的费用。会计分录一般是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收账款。该方法的特点是会计处理较为简便,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在时间上的联系,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 备抵法。即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记人当期损益,实际发生时再冲销坏账准备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应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已确认为坏账应予注销的应收账款数额,贷方登记本期提取的坏账准备数额或收回的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数额;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作应收账款的减项。在备抵法下,坏账损失估计主要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三种。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并给予说明。
▲应收账款可以被转让。“转让变现”可能会增加附加权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当有支付义务的第一方(最初开出应收账款的企业)不能支付时,提供转让变现服务的机构(通常是银行)可以向商业票据的背书人(收到应收账款票据但卖给提供转让变现服务机构的企业)要求支付的权力。根据转让变现时的具体要求,转让(transfer)可以被记录成销售业务或借债业务。
1.4.3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在我国,根据商业汇票是否带息,商业汇票一般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无论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在对“应收票据”核算时,“应收票据”均按面值记账。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都按贴现值做会计分录。
取得应收票据时,应收票据取得的原因不同,其账务处理也不同。当由于销售货物等取得商业汇票时,应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等科目。当收到债务人交来用于抵偿其欠债款的商业汇票时,应借记“应收票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当应收票据到期兑付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以及财务费用(利息)。
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转给银行,贴给银行——定利息后收取剩余票款的业务活动。银行所扣的利息称为贴现息,扣除贴现息采用的利率称为贴现率。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期=贴现日至票据期满日的时间
▲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1.4.4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属于企业的短期债权。在核算时,企业设置“预付账款”账户对预付账款的支出和结算情况进行核算。例如,预付年度保险费用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年度结束应计保险服务费,借记“保险费用”,贷记“预付账款”。
1.4.5 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处于生产过程中,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等。
存货范围的确认,应以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为依据,凡在盘存日,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一切物品,无论其存放地点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作为企业的存货。这在判断代销产品和在途商品是否属于存货时需要加以注意。
存货的入账价值按实际成本入账,外购存货考虑买价、运杂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整理费和相应的税金;委托加工的存货包括加工原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用、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以及相应的税金。
存货的计价方法大致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格法。下面分别对这些方法差异进行比较。
▲个别计价法指每次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按其购人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其发出成本的分辨工作量很大。
▲先进先出法(FIFO)指以先购人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人的存货成本在后购人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市价,而企业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则会低估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后出法(LIFO)指以后购人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后进后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方法也比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但在物价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将低于市价,而发出存货成本较高,从而当期利润比较符合当时的经营环境。后进先出法已被国际会计准则所禁用。
▲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也就是说:
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 + 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采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制定各种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一般由企业采购部门会同财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制定的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使用计划成本法对材料存货进行核算是指日常的会计处理,会计期末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调整为实际成本。调整的基本公式如下: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由于计划成本法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和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所以在我国的制造企业中被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的存货计价方法外,毛利率法、零售价格法也常被使用。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商品流通企业。毛利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折扣与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销售成本
▲零售价格法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用于商业零售企业,在掌握起初结存和本期购入商品的成本价和零售价及本期商品销售额等资料的基础上,先求出按零售价计算的期末存货结存额,再以商品成本与零售价的比率,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价格。零售价格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按零售价计算的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厂本期销售额 =可供销售存货-本期销售额
成本率=按成本价计算的可供销售额/按零售价计算的可供销售存货
期末存货的成本价值=按零售价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率
主要的存货计价方法归纳如下:

计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计划成本法

优点

成本准确
符合实际

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市价

利润比较符合当时经营环境

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简化会计核算考核采购业绩

缺点

成本的分辨
工作量大

工作比较繁琐

工作比较繁琐

不利于存货成本管理和控制

-

物价上升时

无关

高估利润

低估存货

LIFO和FIFO之间

LIFO和FIFO之间

物价下降时

无关

低估利润

高估存货

LIFO和FIFO之间

LIFO和FIFO之间

国际会计准则指出:对于通常不能替代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计划生产和单独存放的货物或提供的劳务成本,应采用个别辨认其单独成本来计算,而除此之外,基准处理方法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可以考虑后进先出法。在零售业中计量大量迅速周转的存货项目通常采用零售价法。使用标准成本法需要定期根据材料、人工和效率等情况进行调整。
当存货出现盘盈、盘亏及毁损时,会计上有相应的处理。当存货盘盈时,应借记有关存货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对于盘亏及毁损,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有关存货科目。
存货的减值。如果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下降,则其成本可能收不回来,那么将存货成本减记至可变现净值。对于用于存货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和其他物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预计将按成本或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则不应将其减记至成本以下,当然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成本将超过可变现净值,那么该材料就减记至可变现净值。在这种情况下,材料重置成本或许是其可变现净值最合适的计量基础。在随后的每一个期间,均应对可变现净值重新估价。如果以前存货减记至低于成本的条件不复存在,减记的金额应予恢复,新的账面金额应为成本与修正了的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
1.4.6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企业为通过分配(如利息、特许使用费、股利和租金)来增加财富,为资本增值或通过诸如贸易关系等给投资企业带来其他利益而持有的资产。存货和不动产(除投资性房地产)一般都不是投资。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短期投资主要在金融资产栏目中,在介绍金融资产时会再作具体介绍。
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指性质上可以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短期投资之外的投资是长期投资。在财务报表中划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企业,应该把短期投资列作流动资产,而把长期投资列作长期资产。
短期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短期投资的初始成本指取得该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和服务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在进行投资所支付的价款中,若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利息(指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应从投资成本中扣除,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处理。当收到这些股利或利息时,应冲减“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而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赚取的股利和利息属于投资回报,通常作为收益处理(在我国。股利或利息直接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短期投资发生转让时,实际收到的入账价款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中计价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或者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如果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那么,其账面金额应以全部投资、各项投资或单项投资为基础确定。对于短期投资采用市场价值计价的企业,账面金额发生变动后,企业一般情况下相应确认为收益或费用。
【典型试题】
1.应收账款在转让贴现时如果附加有追索权要求,那么将
a.不被记录直到所有应收款项都被收回。
b.根据转让贴现时的要求,被记录成销售业务或借款业务。
C.被记录成应收款项的销售。
d.被记录成借款业务。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
a.不正确。转让(transfer)有可能被记录成销售业务。
b.正确。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转让变现”可能会增加附加权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当有支付义务的第一方(最初开出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企业)不能支付时,提供转让变现服务的机构(通常是银行)保留向商业票据的背书人(收到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但卖给提供转让变现服务机构的企业)要求支付的权力。因此,根据转让变现时的具体要求,转让可以被记录成销售业务或借债业务。
C.不正确。转让有可能被记录成借债业务。
D.不正确。转让可以被记录成销售业务。
CIA考试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讲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
用以下信息回答问题2和问题3:
在1月1日,公司没有起初存货,当年的采购业务如下:

数量(个)          单价($)
1月1日          5,000            10.00
4月1日          5,000             9.00
7月1日          5,000             8.00
10月1日          5,000             7.50

12月还剩下存货10,000个。
假如公司使用先进先出法(FIFO)来计算存货,那么存货的期末价值是
a.$77,500。
b.$85,000。
C.$86,250。
d.$95,000。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
a.正确。在先进先出法(FIFO)下,公司当年共出售的10,000个存货来自1月1日和4月1日的采购;而年末剩下的10,000个存货来自7月1 日和10月1日的采购。期末存货中10,000个来自最近的采购,这最近10,000件的采购成本是:5,000个×7.50+5,000个×8=37,500+40,000=$77,500。
b.不正确。该选项是假设了期末存货中的10,000个来自4月1日和7月1日的采购,所以这10,000个存货的价值是:
5,000个×9+5,000个×8=45,000+40,000=$85,000。
c.不正确。该选项假设了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法,所有采购的平均成本被用来计算期末存货的价值。单个存货的成本是:
(5,000个×10+5,000个×9+5,000个×8+5,000个×7.50)/20,000=$8.625,因此,期末10,000个存货的价值是$86,250。
d.不正确。该选项假设了公司采用后进先出(LIFO)法,期末存货来自早些时候的采购,而最近的采购已经被卖出,因此,期末10,000个存货的价值是:
5,000个×10+5,000个×9=50,000+45,000=$95,000。
3.假如公司使用后进先出法(LIFO)来计算存货,那么当年的销货成本是:
a.$77,500
b.$86,250
C.$87,500
d.$95,000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
a.正确。在后进先出法(LIFO)下,公司当年共出售的10000个存货来自7月1日和10月1日的采购;而年末剩下的10,000个存货来自1月1日和4月1日的采购。卖掉的10,000个来自最近的采购,而这最近10,000个的采购成本是:5,000个×7.50+5,000个×8=37,500+40,000=$77,500。
b.不正确。该选项假设了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法,所有采购的平均成本被用来计算销货成本,单个存货的成本是$8.625,因此卖掉的10,000个存货的成本是$86,250。
c.不正确。该选项假设了卖掉的10,000个来自4月1日和10月1日的采购,所以这10,000个存货的价值是:5,000个×10+5,000个×7.50=50,000+37,500=$87,500。
d.不正确。该选项假设了公司采用了先进先出法(FIFO)法,因此,卖掉的10,000个来自最早的采购,因此,这10,000个存货的采购成本是5,000个×10+5,000个×9=50,000+45,000=$95,000。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